Loading

机器学习模型与算法建立

身姿部分

团队成员建立机器学习模型,并与学术界开源模型比对,通过现有的大型动作捕捉数据库进行基础训练。 机器学习模型与动态创作共分三步:静态动作连接、动态片段连接,节奏空间调整。团队正致力于前两步。 此外,团队也试图通过分析已有动作捕捉数据,拼合建立新的舞姿与反重力的运动规律,以拟合唐代人们关于飞天仙女的瑰丽精神想象。 同时,团队成员对模型加入运动学限制条件,针对舞蹈动作风格内容进行改良优化。 在敦煌舞数据库的逐步建立过程中,团队也将新数据用于模型训练和测试,对模型进行优化。

手姿部分

团队运用开源机器学习模型(Facebook frankmocap)单独训练,再与身姿训练成果依照骨骼向量进行节点拼合,提高机器学习效率并降低误差。

数据格式

在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之余,团队重点投入数据格式转化对齐的工作,使得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运用来自于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格式。一方面,来自不同数据库的大量数据,为模型的基础训练打下良好基础。另一方面,此项工作也为后期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建立做好准备。同时,多种数据格式的流畅转换,满足了数据库——机器学习——动画创作工作流中不同工具与软件的多样化要求。

拉班舞谱

拉班舞谱数字化模型

团队运用微软公司开源的拉班舞谱数字化模型(Microsoft Labanotation Suite),研究了拉班舞谱的数字化过程,将动作捕捉数据输入模型,通过代码直接生成符号化舞谱。 时,团队与专业舞者和舞谱学者沟通,对模型进行修改,解决了一系列之前模型中的问题(肢体关节捕捉,动作细分结构等)。

唐代酒令乐舞:文字谱、拉班舞谱、舞蹈复建过程

基于唐代乐舞的文字舞谱与文献记录,20世纪80年代中国舞蹈学界复原构建了一系列舞容舞段,并以拉班舞谱记录。此后数十年,此项工作逐渐湮没。团队通过对艺术史、乐舞史、拉班舞谱文献进行分析,重新表达了这一系列乐舞内容,复原当年学者的创作。同时,团队计划通过动作捕捉,将此系列数据输入拉班舞谱的机器学习模型,反向生成舞蹈的拉班舞谱,以便对舞谱数字化过程进行校验,发掘更多可能。